读写融合凝智慧
项目赋能启新程
——姑苏教育人才项目第二次研修活动在天成学校举行
活动前言
春风化雨润课堂,读写融合绽芬芳。3月18日下午,以“单元视域下初中英语读写融合教学”为主题的姑苏教育人才项目第二次研修活动在苏州天成实验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深度研讨与专家引领,为参研教师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课堂实践:读写融合见真章
活动伊始,苏州天成实验学校白雪老师执教七年级下册Unit3 Reading1 My hometown, Beijing。白老师立足单元整体教学,以 “Be a viewer, Be a guide,Be a lover”为明线,“Explore the history, Experience the life, Enjoy the culture”为暗线,通过设计情境化教学,以问题链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并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将语言学习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从学习理解到运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即如何以vlog形式介绍北京,到带领外国交换生游玩北京,再到运用结构化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乡苏州,并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体现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也充分展现了“以读促写、以写深读”的实践智慧。
思维碰撞:研讨共话新路径
课后,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吕敏敏老师主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冯老师感叹:“白老师的课堂将‘小切口’的文本与‘大主题’的家乡文化联结,让学生真正在语言学习中厚植文化认同。”
项目组成员彭老师提出:“读写融合需关注评价先行,建议设计分层量表,让学习可见、成长可测。”
吕敏敏老师总结强调:“单元视域下的读写教学应避免‘为融合而融合’,需以素养目标为锚点,实现‘内容—语言—思维’的共生共长。”
专家赋能:项目化学习探未来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魏惠老师以《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分析》为题,结合鲜活案例,从对课题理解、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项目化学习。
魏老师特别指出:要基于单元语篇研读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制定单元与课时学习目标,同时以课时目标为抓手促进单元目标的高效达成。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为实施基于单元教材的项目化学习提供方向引领,促进学生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大观念的感知与构建中使用语言、学习语言、实施项目并生成素养。魏老师以扬州大运河这一项目化学习设计为例,展示如何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并进行总结。其前瞻性观点为教师破解“新课标落地难”提供了破局思路。
教师感言:且行且思向远方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今天的活动让我看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余海园老师
魏惠老师的分享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我对项目化学习的畏难心结,原来素养落地可以如此生动!
——欧亚婷老师
作为教师,这场讲座不仅让我重新审视课堂设计逻辑,更启发我思考如何成为学习引导者而非知识灌输者,这将成为我未来优化教学的重要参考。
——许梦梦老师
魏惠老师为我们新教材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抽茧剥丝地帮我们化解了很多教学方法上的困惑,受益匪浅。
——梁浩老师
魏惠老师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项目化学习”这样一个新概念,从概念厘清、误区提醒到具体设计案例分析,引导我们打开了跨学科教学领域的新视野。
——周心恬老师
魏惠老师关于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分析的讲座中,让我对“语言的建构,知识的建构,方法的建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注意单元目标中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等目标应互相关联,协调共存,受益良多!
——王倩倩老师
春研深耕,笃行致远
本次活动以“读写融合”为径,以“项目赋能”为帆,为吴中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标注新注脚。期待全体教师将研修所得转化为课堂实践,共同书写“新课标·新课堂·新生态”的教育华章!